自從“互聯網+”被提升為國家戰略之后,業界便掀起了一股“互聯網+”企業轉型升級浪潮,商砼供應領域很難置身度外。當然,商砼供應有著自己的時空限制,優勝劣汰成為必然,“互聯網+商砼供應”是一個有望獲得柳暗花明效果的重要選項。
“互聯網+”對商砼企業的沖擊難以回避
實際上,隨著利用先進信息科技發展的制造業的智能化,即所謂“工業4.0”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商砼供應”已經不是一個能不能、愿意不愿意的問題,而是如何“+”,怎樣適應的重要方面。在商砼供應環境以及商砼產業鏈上下游環節的倒逼之下,商砼供應商不可能在“互聯網+”的信息孤島上繼續生存下去。
從商砼產業鏈上下游環節來看,“互聯網+”已經成為與之成功對接的重要通道。在互聯網日益成熟和完善的背景下,“互聯網+招標”是必然趨勢。2011年底頒布的《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第五條第二款規定:國家鼓勵通過信息網絡進行電子招標投標,首 次以行政法規形式確立了利用互聯網進行電子招標投標的合法地位。中國水泥備件網開始持續推進“互聯網+招標”的模式,為水泥備品備件行業提供溝通平臺。《2015-2020年互聯網+混凝土澆筑設備市場運營模式研究咨詢報告》探討了國內傳統混凝土澆筑設備企業在新形勢下面臨的新機遇與挑戰,帶來互聯網思維融入混凝土澆筑設備產業的新思考。前瞻性地開發利用數據這座金礦,將成為混凝土企業之間相互競爭的關鍵點。
在商砼生產、供應環節本身,已經有不少企業開始“互聯網+供應”的嘗試,“智慧商砼”的概念已經被同行提出。《2015-2020年“互聯網+商品混凝土”行業運營模式分析報告》探討了國內傳統商品混凝土企業在新形勢下面臨的新機遇與挑戰,帶來了互聯網思維融入商品混凝土產業的新思考。該報告在預測了商品混凝土行業市場規模與電商未來空間預測之后;分析了商品混凝土企業轉型電子商務戰略、商品混凝土行業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商品混凝土主流網絡平臺比較及企業入駐選擇以及商品混凝土企業進入互聯網領域的投資策略。由此可以看出,“互聯網+商砼供應”真的是“狼來了”,要想避免被動只有爭取主動。
“互聯網+商砼供應”并非僅僅做電商
當然,混凝土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商品,品種比較單一,商砼供應受到運輸半徑的限制等等,攪拌站似乎開不成電商。以砂石構成的混凝土以及開罐車的司機在人們印象中都是大老粗,似乎與互聯網思維無緣。這樣的看法涉及到對互聯網思維的認識,須知“互聯網+”并非僅僅做電商。
做電商充其量可以實現“互聯網+”的形似,只有通過互聯網思維取得創新成果才能達到“互聯網+”的神似。這需要我們將互聯網思維理解成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用戶、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的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從表面上看,便捷、表達(參與)、免費、數據思維、用戶體驗等等好像與商砼供應沒有多大關系,但是認真思考其詞語內涵,不難發現在很多方面都與攪拌站運營管理存在著對應關系,表明在該傳統領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互聯網經濟對傳統經濟的所謂顛覆,其實就是對傳統領域的局限或者成長瓶頸的突破。
在商砼領域去產能化的大趨勢中,希望成活下去的企業面臨的瓶頸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新開工項目少,同行之間的“肉搏”更加慘烈;由此帶來的價格戰使得盈利空間受到嚴重擠壓,成本持續上升而產品價位反而下滑;墊資量越來越大,結算難、回款難;在買方市場中,客戶的要求越來越苛刻,服務難度加大;砂石等原材料的運距越來越遠,采購時又需要現金交易。應付類似的瓶頸似乎使得商砼企業無法顧及“互聯網+”,殊不知這時候恰恰需要通過“互聯網+”進行突破瓶頸的探索。如果將互聯網思維的“全連接”和“零 距離”等等核心概念概括為時間和空間局限的突破,那么如果不去擁抱、學習、適應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改變,那么被淘汰的命運越來越難以擺脫。
在“互聯網+”中實現商砼供應的轉型升級
互聯網思維對商砼供應領域的沖擊,本質上是一種智能化過程。在商砼生產在關鍵技術和模式上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之前,商砼企業顯然不能將總需求不足作為經營艱難的借口;在需求結構變化所帶來的挑戰面前,通過“互聯網+”開啟供給側改革,以實現商砼供應的轉型升級,進行以下的一些探索是有益的:
首先,通過“互聯網+商砼供應”實現內部流程的精細整合。商砼企業目前一般都裝配了ERP、GPS,但利用率不高,各個系統之間沒有實現互聯,與移動通訊也沒有實現對接,各個環節、各個部門之間依然存在著信息孤島難以消除的現象。進行“互聯網+商砼供應”的探索顯然需要消除這些信息孤島做起,進而對ERP進行升級換代,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初步形成物聯網。按約定的協議將原材料與商砼生產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通過移動APP掌上信息管理平臺,把企業全部運營數據“裝進口袋”,以較大限度地實現現有資源的優化配置。
其次,通過“互聯網+商砼供應”實現可利用資源的整合。在互聯網思維中,企業的邊界并非固定不變。一方面,相對于企業的平臺化,是員工的創客化,不少一線崗位都可以獨立面向市場。另一方面,企業外部的相關要素都可以為企業所用。可以像滴滴快車那樣,培育滴滴罐車,滴滴泵車,充分利用社會上閑置的罐車、泵車,提供代駕、代運等服務。這樣有助于需求聚合;去中介化;輕資產、高周轉、低等候;在價格戰中掌握主動權。當然,這不僅是為了打破了企業原有邊界,更是一種轉型的嘗試:即從商砼生產者轉變為服務平臺提供者。待這種模式在一地初步取得成功后,可以迅速在全國商砼領域推廣。
再次,通過“互聯網+商砼供應”完成供給結構的全新打造。隨著商砼供應墊資的比例越來越大,商砼企業實際上已經擔負起融資的責任;如果說這種趨勢還會加大,那就不如順勢而為,用互聯網金融解決這個問題,即建立商砼供應融資平臺,直至形成商砼供應融資銀行。可以采取眾 籌等方式,從動員企業員工參股做起,與商砼墊資準備對接。商砼供應融資平臺可以直接為開發商服務,提供融資保障。尤其在規模較小的開發商應對“以租代售”等等金融創新的沖擊,為他們提供抗壓能力;同時可以為施工單位提供商砼質量擔保等服務,以便與施工單位形成更為緊密地合作。
另外,可以針對大量零星商砼需求市場的存在,通過“互聯網+商砼供應”提供商砼微澆筑,形成商砼供應的移動生產力。
作者:中國混凝土行業協會信息部